范文 > 策划书
+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策划

2021-03-2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导语】活动策划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行为,一份可执行、可操作、创意突出的活动策划案,可有效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及品牌美誉度。以下是励志台92hp.com整理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策划,欢迎阅读!

【篇一】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我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策划。

  二、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认真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将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精心部署,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三、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实践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1)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小队。

  (2)分队编组。

  (3)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4)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5)实践活动(劳动、访谈、参观、表演、问卷等)。

  (6)填写社会实践记录,写实践心得体会

  四、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社会实践的服务对象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社会宣传、服务、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网络技术、总结等形式活动。

  五、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工程、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社区管理”、“文化娱乐”、“教育设施”、“服务机构”等为研究方向。

  3、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社区垃圾处理的情况调查

  3)关于“老人节”尊老爱幼的社会调查

  4)关爱孤寡老人弘扬传统美德的问题研究

  5)宣传学雷锋服务意识及对策

  6)农村小学社区服务状况调查

  7)我校小学生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8)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9)留守儿童与家境贫困学生的问题调查

  10)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4、社区服务活动。

  “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活动,要求爱护社区卫生环境、公共设施、积极参与社区义务劳动,有条件的要走出社区,到敬老院、公共场所等地做好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填写好纪实材料,要请单位和社区的负责人签字,写评语(要确保安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具体安排

  (一)社会实践内容安排

  召开“学习雷锋传递爱心”的活动启动仪式,下发《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方案》,布置社会实践工作。

  各班级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学生6—10人组成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班至少2组),推选出组长集体活动,聘请1—2名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或家长)指导并负责纪律和安全问题。

  开展重阳节慰问敬老院老人的活动,参加人员30位,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小礼物、编排节目奉献给老人。由负责人与两位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工作。

  开展爱心义卖活动,为留守儿童和家境贫困学生爱心募捐。

  “六一儿童节”,对在本学年中坚持发扬雷锋精神,能积极地参与完成关爱他人、友爱互助、服务大家、共同进步的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颁发“学雷锋先进个人”奖。

  (二)工作措施

  1、通过校园广播、板报、标语等进行宣传,营造学习氛围。(广播站轮番播放学习雷锋的歌曲。)

  2、将活动纳入“文明班级”评比范畴,指导班主任明确职责,针对班情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

  3、设立文明信箱与班级“好人好事”紧密结合,利用广播室经常宣传各班好人好事及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礼貌教育信息。

  4、开展每人做一件好事,每班进行一次献爱心的活动。

【篇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策划


  一、适用年龄

  小学高年级

  二、活动目的

  (1)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从小树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

  (2)让学生了解社区,学会交往与合作,遵守社会规范与公德。

  (3)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区服务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精神。

  三、活动准备

  (1)调查了解本社区的现状,熟悉周边环境和物产特色等。

  (2)亲身体验社区活动。

  (3)留心观察社区的变化,领悟环境对人的影响,访问社区的相关人员,收集本社区的资料。

  (4)请社区劳模、交警、名人作专题讲座。

  四、活动过程

  1.走进社区,了解情况

  (1)到学校周边社区,了解社区的一条街道、一个市场、一个特困户等入手,找准服务对象,确定服务项目。

  (2)分小组搜集本社区古建筑、风景点、民俗风情及文化等资料,学会分类整理,写文宣传。

  (3)请社区内的一个民警、一个环卫工人、一个志愿者、一位劳模到学校来作专题报告

  (4)收集环境保护常识及有关良好生活习惯、安全生活的常识资料,在全班交流。

  2.积极行动,主动参与

  (1)结合少先队班会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社区”活动。

  上门服务小组:与社区管理人员联系,了解到社区孤寡老人的姓名、地点后,主动定期上门帮助擦擦洗洗,整理房间。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买些礼物,过年过节去慰问,使老人感到真切的亲情。

  美化环境小组:以小记者的身份,对社区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发流动红旗;对还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宣传。用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如实地拍照、写板报、调查报告及开展植树、洗栏杆等美化社区,改变社区的面貌。

  宣传文明小组: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协助宣传文明卫生公约,优化区内环境,清理暴露垃圾,到垃圾倾倒点站岗等。另一方面劝家长不信歪教,开展健康文体活动,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广泛使用文明用语,使大家在和谐的氛围里生活,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宣传科普小组:创造性地发扬雷锋精神,把课堂拓展到社区,让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实践。如宣传处理垃圾办法,回收分类垃圾,设立交通标志,出营养食品板报专刊。让学生精心设计与生活实际结合密切的科技制作——“自动拧水器”“出水的奇妙拖把”等为大家服务。

  (2)在“新世纪,我能行”的号召下,到社区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价值。

  一是学会理财。双休日到社区大超市调查商品价格情况,了解商品的真假,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宣传自选商品的优越性,介绍产品的`功能。帮助学生从小合理理财,节约开支,省钱办实事。

  二是排练节目。利用节日庆祝活动,上街宣传党的政策、安全生活常识、卫生习惯、健康的风尚等,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与人格品质。

  三是参观访问。参观社区内的公园、革命教育基地,博物馆、工厂等。了解历史变迁及相关人员的经历,激发学生从我做起,立志长成建设社区、建设家乡的有用人才。

  四是现场调查。组织学生到现场了解社区资源状况,如一个地方剧种、一项手工艺品等,了解社区的过去和现在的变化,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生产劳动、环境保护等教育的好课堂。

  五是模拟角色。由学生自主选择岗位,创设某种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体验生活,如当一天售票员、当一次环卫工人、擦一双皮鞋、当一刻交警、当一天校长、当一小时礼仪小姐等,从不同角色中去体会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了解紧急情况下自助自救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尊、自主、自强的自我意识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公民道德意识。

  (3)举行“义演义唱义卖”活动,用双手创造财富。

  有些学生用废品精心制作小玩具、手工艺品;有些学生利用自己的歌舞表演节目,上街义演,把这些捐资救助残疾儿童、贫困学生、帮助孤寡老人和各项公益活动。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树立为您服务的思想。

  (4)进行长期的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

  成立环保小组,定期到社区出环保主题板报,走上街头、社区分发宣传标语,提倡每个家庭种植盆景,绿化阳台,节约用水,不用有害的洗涤用品,购买物品要用环保袋,杜绝一次性餐盒、筷子。考察本地的环境现状,议一议小河为什么会被污染了,想一想有何良策制止这些污染;举行地球环境现状图片展,收集环保知识编成小报;请气象专家讲课等等,使社区每个成员意识到环保的重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3.活动总结,完善意识

  (1)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的体会,由各组长带领各组员活动,每次活动之后汇报活动内容,交流自己的体会,讨论下一次活动的方案设想。

  (2)评出服务能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建立《社区服务实践卡》,登记每次活动的目的、要求、内容、效果和服务实践活动中最能干、表现的同学名单。

  (3)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把每次活动后的照片、调查结果、表扬信、“能手”的相片进行展览,在学校广播站投稿进行表扬,写报道进行宣传,进而构建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的体系,完善学生服务社区意识。把学校教育延伸到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关心社会,改变社区,使社区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44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2023 闽ICP备10204044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