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局外人读后感1500字

2019-02-18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局外人》是一部由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著作的中篇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要通过对主人公莫尔索的故事的描写,展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欣赏吧!

局外人读后感1500字

看到《局外人》的书名,我首先联想到的,是《红楼梦》里自称“槛外人”的妙玉,虽代发修行却难逃红尘滚滚,心中猜测,此“局外人”,是否也是身处泥沼,而欲洁未曾洁之人呢。

但是实际上,主人公默尔索,并不是一个在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之间挣扎的人。

相反,他活得很“通透”,很“淡然”,很“平和”。有他自己生活的节奏和准则,不曾为生活在精神上加之于他的纠结苦痛。

母亲的去世没有使他难过悲伤,所以也不会落泪,依旧是和之前一样关注当下的感受,为太阳的炎热而抱怨着。

女友的告白和结婚的提议,没有使他感到幸福,他冷漠地向女友承认,他觉得结婚与否毫无意义且无关紧要。

获得了去巴黎的工作机会,也没有使他快乐或振奋,他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没什么理想只是觉得“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改变我的生活”。

由于意外杀人被告也没有使他慌乱,他对自己被诬告也无动于衷,在可以为自己反驳的时候还是选择沉默和不作为。

似乎一切都与他无关,正如他自己所言“这一切实际上不重要”。他在世上只是按部就班地活着,工作,休息,与人的联系不需要有什么变动,不需要有什么新奇的体验,更谈不上需要什么精神世界。

如果说克制情绪是一种品德,我觉得对于默尔索是不成立的,他根本不需要克制,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起起伏伏的情绪,他的心静如水,死水。

默尔索甚至认为,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的确,生命无可避免地会走向终极人,无论以任何一种形式都是。

可是,难道就因为生命结局的不可变更,就选择了放弃追寻更好的生活,不去思考,不去感受,不去探索吗?这点我不敢苟同。

局外人读后感1500字

但是,如果让我和所谓正义博爱的神甫、法官一起,去责斥默尔索,对他在母亲的葬礼上哭不出一滴泪进行批判,对他的人格和肉体都处以死刑,我又做不到。因为我不觉得他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就比如说在他对待母亲的态度上。

如果和母亲的确没有什么可以交谈的,也不能很好地照顾母亲,那么送母亲去养老院,使她得到更好的照顾,使她有同龄人的陪伴,虽然说不上“孝”,但也没什么必须被指责的。

母亲去世了,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情,那么惺惺作态地哭,是真的为失去母亲而悲伤,还是为了获得旁人的同情与肯定?为什么每个人都必须牺牲自己简单的生活,不首先顾及自己当下的感受,而是把他人的眼光和看法作为第一指标?

在社会框架中,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懂事、要上进、要孝顺,我们往往把别人的要求放在首位,把社会主流的要求视为标准,而不去思考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或者说,在渐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却担心别人的眼光而放弃了。可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得“积极向上”呢?

一个真正包容的社会,应该允许各种人的存在,追求平淡、善良宽和、安于现状的人,或许不是普世认可的,但是如果他们自得于此,又不对其他人的生活造成干扰,又有什么关系?(我承认这样的人格也可以理解为不求上进,某种程度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但是个人认为,首先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人的情况,不可能存在。其次,即使果真存在,那也是普世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那样的价值观下,社会不再进步也不是可怕的事情吧。)

或许默尔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但是我还是想为他辩驳。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那么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也不一样,我们别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解读和评判别人,从自己的立场看对方可能是愚钝而邪恶的,但是或许在他心中,他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本书的深度,目前的我并不能参透什么,也不敢妄言,甚是可惜。但是我更加确定了一点。就是,直观地去评判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还洋洋自得,称不上是一种智慧,更称不上正义和善良。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83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2023 闽ICP备10204044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