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

我们懂得越来越多道理,却没有活出应有的美好

2019-06-18    作者:约瑟的家    来源:网络

  周一,出门,按完电梯,我就退到距离电梯门约一米左右的位置,开始安静等候开门。

  正看着电梯顶端的红字不断变化,邻居一个男孩子匆匆跑出来,二十出头的样子,穿着枣红色灯笼裤和白色T恤,脚上趿拉一双白色凉鞋。看电梯还没到,他吁了一口气,看看我,安静地站在电梯另一侧一米左右的地方。

  顶层电梯来得慢一些,等了几分钟的样子,门终于开了。我没有动,想等着对方先上。男孩子也没有马上上的意思,我们都站在远处静立了几秒钟,男孩子看着我,侧身伸手给我一个请先上的动作。我马上冲他点头微笑说:“谢谢!”

  这是一个一直温暖我心的小细节。我想,这就是生活中的美学,没有浓妆艳抹的华丽,有被造之人生命该有的基本的温度。

  1

  昨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消息。朋友给老人让座:“您请坐。”老人用带着浓重外地口音的话语反问:“你呢?”朋友回答:“我站会儿”。她被这样一句反问感动了,心里很温暖。

  “生活美学。”我在消息下方留言,同时也被这细节感动了。

  朋友的经历和我在电梯口的经历类似,生活中不起眼的经历,却深深温暖了人的心。但这不是人类生活该有的本来面貌吗?为何反而成了暖心之事?

  因为充斥我们周遭生活的,是上下电梯的争抢与拥挤;是在地铁上因为占到一个位置的大打出手。平时上下电梯,经历到比较多的现象是,我已经进了电梯,听见脚步声过来,就先按住电梯的门,等待对方上来。偶尔会有人迅速跑两步,进电梯,然后对着镜子开始整理面容。多数时候,对方慢吞吞地走进来,站定,面无表情地盯着手机,或者发呆。

  那时候我常常想提醒对方,如果你说一声“谢谢”,我们的生活都会美好许多。但是,我无法要求一个成年人或者已经经历了大半生的老人,在人生定型甚至已经走下坡路的阶段里开始学习说谢谢。人生上半场的功课,下半场学起来一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最令人心里沉重的是,一些妈妈带着孩子冲进等候的电梯,完全无视帮他们按着电梯的人,妈妈一边对着镜子整理着头发,一边旁若无人地和孩子大声讨论着各种事情。因为同住一栋楼的缘故,经常会碰到这些母子。每每看着他们,心里很惋惜,一个生命中没有“谢谢”的家庭,该是多么贫瘠、荒凉和令人窒息。

  这样的生活,没有美。美的生活里,有“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就是这样做人的常识,已经从周围许多人的人性里消散,彼此没有美好的问候,没有基本的感恩,没有相互退一步的道歉,没有宽容和饶恕,没有相见相亲的盼望,难怪许多人和家庭的生活都没有了美。

  常识的往往是最美的,在常识里搭建房屋,才稳固而又美观,离开常识搭建的房屋,就形同沙土上起高楼,后果迟早是一地废墟。

  木心的《从前慢》,描述的就是这种常识里的生活之美: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常识的生活,不需要道理。如今的我们,干任何事情都开始思考道理,结果,懂得越来越多道理,却越来越没有活出应有的美好。不是道理没有用,是我们的生命失去了做人的常识。有人引用纪伯伦的诗句来描述这种情形:“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可是,再后来,有人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将它浓缩为四个字“不忘初心”,人们将之加上红色,进入镜头,每每表述的时候带上热泪和感情,甚至握紧拳头虎视眈眈。带着常识美的诗句就被复杂化了,不再是常识。

  我们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弄丢了常识之根。

  2

  常识中的常识,其实远不是木心诗句中带着原始之美的生活,而是美本身信仰。对上帝的信仰就是唯一的绝对的美。

  人类的道路为何越走越窄,越来越不美好,不是因为生活本身复杂混乱了,而是因为失去了自身起初对造物主的信仰。

  人类的生老病死,这是常识,生老病死的原因,却是常识中的常识。这个原因,需要的不是科学,而是信仰,科学是一步一步发现原因的工具,是印证信仰的路径之一,其他印证信仰的路径,就是大自然,还有人心。

  生老病死的原因,被一代又一代哲学家们从各种深奥的复杂中提炼出三个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活着?

  哲学家们喋喋不休的争吵,将伴随人类以来最基本的常识做各种处理,其结果就是,把最简单的常识复杂化。以至于人们争相追求越来越多的道理,却距离常识越来越远,也生活得越来越不再质朴、简单而美好。

  最简单的常识其实不需要知识,不需要文化,不需要论证工具,只需要一个极其简单的词语:相信。就像你相信自己的下一个呼吸一定会有空气进入鼻腔一样,自然地相信上帝,相信他一切的话语。但这不是反智,而是说知识、文化与论证工具都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对常识的尊重和践行。

  可是,人类历来都不满足于安分守己地尊重常识,总是急迫地要越过常识,所以有了那么多不教会孩子说谢谢就要孩子出人头地的父母。我们就像那些带着孩子进入电梯的人,心安理得地享受上帝精心创造的大自然和各样恩典,却完全无视神的存在而肆意吵闹喧哗。最后当灾难接踵而至的时候,最先不反思自我而起身指责神的,往往就是这种人。

  我们否定了罪的常识,放肆地与罪嬉戏玩耍;我们否定了普遍恩典的常识,忘我地摧毁着大自然的一切美好;我们否定了救赎的常识,在必将毁灭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并将亲自救赎我们的神恶毒地刺死在十字架上;我们否定了灵魂的常识,忘记了此地是客居,天上有家乡。

  尼采愤愤不平地说:“上帝已死。”他自以为是地将自己放进了一个陷阱,像个赌气的孩子,既承认上帝的存在,又否定上帝存在的常识。人类善玩的,就是这种拙劣的把戏。将常识拆解的支离破碎,每一个碎片上都大大地署上自己的名字:

  人类不再安分守己地修理看守园子,开始掩耳盗铃般地躲起来,说:“我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耶稣说:“我为羊舍命。”前者是不遵从常识的后果;后者是亘古未变的常识。

  常识的,最简单,却最为人类忽视和不以为然。真理是最大的常识,就在我们生老病死的每一个分秒之间。可是,如今的“人类感到自己抓不住任何可靠的真理”(维沃《思想的后果》)。

  3

  否定并进而失去常识是人类的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同样渗透到基督徒的群体中。所以,基督徒不等于常识,等于常识的是真理本身。

  基督徒群体中吵吵闹闹丢掉常识的大有人在,所以才导致真理这一最大而又最简单的常识被碎片化和复杂化,最终许多基督徒自己都不再看得清楚真理本身。

  福音这个好消息是人类语言中最简单的内容之一:“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是一个常识,可是现实中一代又一代基督徒,无视这样的常识,喋喋不休地争论各样细枝末节的道理,以至于淹没了常识,丢掉了真理。

  譬如,神爱世人。这是一个常识。现实中却听到无数口称基督徒的人抱怨说:“神爱我,为何让这件事发生?”常识不是用来动摇和随时怀疑的,就像你不会怀疑空气存在一样。但我们常常怀疑比空气更宝贵的真理常识。结果就是,许多非基督徒直言不讳地说:“你们基督徒中许多人太虚伪。”

  大约两千年前,有一群人围着耶稣问他说:“我们当行什么,才算作 神的工呢。”耶稣回答说:“信 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 神的工。”

  这个对话很形象地揭示了人和神的思考逻辑何等不同。人关注的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做些什么,神却要人将着力点放在最基本的常识上,这个常识就是,相信神差来的儿子耶稣。相信这个常识,其他的都顺理成章了。

  但我们常常在生活中扔掉常识,转而本末倒置地逼着自己使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事,以证明真理。这种心是好的,但结果是糟糕的,因为围观的众人和天使都看见了一个个常识碎片上的“我”,却没有看见极其简单而又完美的常识本身。

  我们需要回归到常识,用生命去活出信仰的美。当我们的生命充满了罪人得赎的感恩,就会被人感知到深刻的“谢谢”;当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罪的网罗中无法自拔的光景,就会被人感受到真诚的“对不起”;当我们耳畔一直回响着“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就会被人感受到诚挚的“没关系”;当我们笃信有一天必和救主耶稣一道复活,就会被人感受到极富渴慕的“再见”。

  回到常识,不需要道理,需要真理。这样,我们不美好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更多阅读

 最伟大的布道 青年到此为止 如果手执神灯,你想许下哪三个愿望?观影《阿拉丁》

  小提示:文末广告由腾讯配送,内容与本号无关,但您的每次点击都会给平台带来几毛收益。

  阅读约瑟的家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46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2023 闽ICP备10204044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