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游记诗词的原文及赏析

2020-01-09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导语】游赏诗词是指因游玩观赏而记的一类诗词,其主要内容就是记叙作家游览情景及其感受。下面励志台92hp.com就给大家介绍下游记诗词的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游记诗词的原文及赏析篇一

  《放舟蓬莱阁下》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轲,紫石虺龌ァ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戚继光是明代的民族英雄。这首诗当作于诗人晚年回归故里山东蓬莱之时。

  此诗开头“三十年来续旧游”,先从时间上着笔。自青少之时投军戎伍,到此次归来,屈指数来已有三十年了。回首往事,可谓感慨万端。着一“续”字,点明是重来。诗人曾自叙从组织戚家军始,即“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马上作》)一生之中多于紧张的军旅生活中度过而无暇游乐,辜负了美好的风光。而现在可以闲游。何以如此?此中实有原委。诗人几十年来征讨倭寇,屡建奇功,如嘉靖“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挥军急趋宁海”,“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数。”“四十二年四月”又杀敌“斩级二千二百还。“虽有友军配合,而继光战功赫赫,使戚家军名闻天下。可是臣佞售奸,若张鼎思之流“言继光不宜于北。”而昏愦的当国者“遽改之广东”,使继光郁悒不得志。后来“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继光被黜闲居,当然有暇可游了。“山川无语自悠悠”,将山川拟之以人,赋以情致。本来有御史傅光宅,上疏再荐,结果“反夺俸”。重臣尚如此,那么山川也只有缄口不语,暗自忧伤。悠悠,并非悠闲自得的样子,而应如《诗经·终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和《十月之交》“悠悠我里,亦孔之c口”之“悠悠”,忧伤之意也。此句是景语,也是情语,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含蓄蕴藉,情深意远。

  三四句,笔锋陡转,境界为之大开。“沧波浩荡浮轻轲,紫石虺龌ァ!贝司浒岛鲜狻胺胖邸保宋藓奂#沼敲堋D呛频吹脑挡ㄖ希乓灰肚嶂郏鲜母呱缴嫌凶笆我恍碌幕ァ!安ā币浴安住卞Γ云渌伪獭:频矗云涔憷炒蟆V挥小扒衢稹保娇裳浴案 逼渖稀W鲜傅ぱ律剑浴白稀弊派云渥匮だ觥颍陨街呔;ィ概罾掣螅乓弧俺觥弊郑涓蟆拔@哥午拷釉朴睿啥胺鲆∮扯饭!(马思才《登蓬莱阁》)的巧设,写得真实而形象。遣词用字。锤炼精警。而且对仗工稳,是难得的佳句。

  五六句“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意谓不知不觉过了多少日月,自己已是银丝双鬓,垂垂老矣。但我仍还存活于世。“日月不知”,是不知日月的倒装。“双鬓改”,继光本不惧,曾有诗云:“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登盘山绝顶》)如果武力能消除外族入侵的战争危险,保卫国家的安全,我一直到老,终身在边塞上防守。可是现在的“双鬓改”,不是御敌守塞,而是被罢黜还乡,怎能不使诗人满怀愤慨,喟叹连声呢?但转而又想到虽老而身在,心情又为之一振,还是应以黎庶为重,再有所为才是。

  七八句“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青壮之时灭倭靖国的壮志复起,托那一片白云传情达意于朝廷,再欲杀敌报国,死而无怨。表现了诗人壮志未衰的英雄本色。

  全诗通过继光功高而被黜的遭遇,反映了明代王朝君昏臣奸的一个侧面。全诗借景抒情,以情写景,情景交融。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结句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寄慨遥深。

游记诗词的原文及赏析篇二

  《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唐代结束了南北朝时代的分裂局面,消灭了隋末的混乱状态,对外开疆拓土,威震四方,国内安定统一,经济繁荣,从而进入了中国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个时代。科举制的确立,又为广大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辟了进入政治舞台的通道。李唐王朝和新兴的世俗地主阶级都正处在上升时期。勃勃进取、积极向上的英雄主义感,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体现在文艺作品中,便出现了所谓的“盛唐之音”。

  陈子昂这首《渡荆门望楚》写于他21岁初次由蜀入楚之时。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故乡四川梓州射洪县,准备东入洛阳求取功名。和唐王朝一样年轻的诗人,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和憧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新奇之感。当他经荆门入楚时,写下了这首豪迈的五言律诗。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巫峡,长江三峡之一。章台,即章华台,古代楚国建筑,故址在今湖北沙市附近。巴国,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与长江北岸的虎牙山相望,是巴楚相联的咽喉之地。诗的开头连用四个地名,紧扣住了诗题“渡荆门”的“渡”字,突出了船行的疾速。“去、下、尽、开”四个动词连用,更使诗句具有强烈的动感。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叶轻舟顺流而下,险峻秀美的巫峡被它远远抛在身后,小船飞驶直入楚国故地。律诗第一联,本不须对仗,但诗人却用了“遥遥”“望望”这个连珠对,写得轻快、流畅,兴奋喜悦之情尽在其中。船出荆门,诗人眼前豁然开朗,天地似乎突然变得宽广了,两岸重岩迭嶂的巴东山峡消失了,狭窄的河流一变而为万顷汪洋。江雾迷茫,烟波浩渺,神秘的大自然的变化,使年轻的诗人惊愕、迷惘而欣喜、赞叹,勾引起了浮想连翩。

  如果说,“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是写江面景象,“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则是写两岸风光。极目远望,楚天辽阔,青苍苍的原野无边无际,远远地偶尔可见一两座城镇的轮廓。视野尽头,树林如带,隐隐与白云相接。千里江汉平原,向初次入楚的诗人敞开了自己的胸膛,迎接着这位远道而来的蜀中才子。

  眺望这奇妙而美好的风光,很自然地使人想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活动过的人和事:想到当年孔夫子过楚的凄惶潦倒;想到屈原江畔行吟的悲愤抑郁;也想到项羽面对秦皇仪仗发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壮语。先贤先哲们已经逝去了,一代新人又举步重来。于是诗人仰天长吟:“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狂歌客指春秋末期楚国隐士陆通,字接舆。他不满于昭王时的政令无常,佯狂不仕,有许多轻世蔑俗之举。这里诗人用这个典故,是用接舆的才高自负比喻自己。但今天诗人狂歌入楚,不是为了隐居不仕,却是为了求取功名,施展抱负。风流少年的得意之情跃然纸上。倘使接舆复生,见到狂歌入楚的青年诗人,不知该作何想?

  这首诗写得昂扬有力,气势流动。前六句写景,场面开阔。后两句写人,豪放倜傥。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与诗人神采飞扬的形象交相辉映,使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无怪有人称之为初唐描写荆门形势的第一佳作。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51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2023 闽ICP备10204044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