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 人生哲理
+

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得闭口时须闭口!

2019-02-21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文稿 | 儒风君

好好说话,学会闭嘴,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01 

言多必失先利,学会闭嘴保身
隋朝名将贺若弼的父亲贺若敦,是南北朝时北周的大将,以骁勇善战出名。曾在参加平定湘州之战中立有大功,自以为能受朝廷封赏,但没想到因被奸人所诬,不赏反被降职.心中愤愤不平。
于是,当着使者的面就大怒,大发牢骚怨言。当时北周权臣宇文护早就对他不满,有除之而后快之意,这次听到使者回来一说,马上把贺若敦调回,迫其自杀。
临死之前贺若敦对儿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说完拿锥子狠狠地刺破儿子的舌头,想以痛感让贺若弼记住他的临终遗言和血的教训。
果然十几年后,贺若弼终也成了隋的右领军大将军,在灭陈战役中任行军总管,又灭陈后和韩擒虎争功,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他就忘记了父亲的教诲,因为杨素坐上尚书右仆射的高位,自己却还是一个将军,他便在各种聚会中大放厥词,释放自己的不满之情。
一些好事之人便把他说的气话告之杨坚,杨坚把他下狱责备一番念他有功放了,谁知他不但不能警觉和收敛,反而夸耀他和太子杨勇的关系密切,后来杨勇失宠被废。他又在公众场合之下,开口为杨勇鸣不平。
文帝气得把他招来质问:“我用高颖、杨素为宰相,你在众人面前多次大发厥词,说他们什么也不能干,只会吃饭,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说我这个皇帝也是废物不成?”
贺若弼只能伏地求宽恕,文帝把他削爵为民。虽然一年后复其爵位,但不重用。隋炀帝继位后,又因为在公众场合议论炀帝太奢侈,最终被隋炀帝所杀。
贺若弼父子俩用鲜血的痛苦,给了世人“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好”的教训,告诫我们务必牢记:言多必失先利,学会闭嘴保身。

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得闭口时须闭口! 图1

 02 
十分伶俐使七分,巧言令色鲜仁矣
《红楼梦》里的焦大,从小跟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来。没有饭吃,他饿著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碗水给主子喝。
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但他宁国府后代糜烂的生活深恶痛绝,在酒醉半醒间,将宁国府的一众当家人全部捋出来,最后被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填了一嘴。
仗着自身优势便不作收敛,嘴上没有个把门的。焦大的悲剧,其实和《三国演义》里的杨修有点类似——
杨修自恃敏慧,处处洞察曹操心思,但他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屡次将曹操的心思告知于旁人,曹操又是多疑的人,一次次的忍耐之后,最后在“鸡肋”事件中,将其杀死。
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聪明而好露,不拘口舌,十分伶俐当作十一分来使,最终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仁矣。”
真正的聪明人,都是嘴上有门,心中有分,十分伶俐使七分,留下三分学分寸。
 03 
金人三缄其口,君子敏行讷言
据《孔子家语·观周》 记载,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前往瞻仰周的太祖后稷的祠宇。看到祠宇右边阶级之前,有一座铜铸造的人像。但奇异的是,这尊铜像的嘴上被贴了三张封条,背面刻有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这就是成语“三缄其口”的典故,而从古至今,哲人都在告诫我们:一定要警戒啊!不要多说,多言必失,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状态。
《易经》上也讲:“吉人之词寡,躁人之词多。”有吉德高尚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躁兢之人,急于自售,牢骚满腹,故其辞多
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我们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的时间学会闭嘴。
所以,在开口的时候,请时时想起“舌为厉害本,口是福祸门”的告诫,好好说话,学会闭嘴,做一个嘴上有尺,心中有路的明白人。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221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2023 闽ICP备10204044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